在臨河的美食版圖中,面精的地位不遑多讓,但在老輩人心中,與面精類似的一種美味——米涼粉,才是他們心中的最佳美食,在那個面粉稀缺的年代,這種由糜子制作而成的美食,成為人們寡淡餐桌上的絕對驚喜。
王占春和妻子趙蘭星制作米涼粉40多年,讓這一河套美味承載了許多人美好的記憶。上世紀80年代初,王占春和趙蘭星租住在臨河一中旁的一間小房子里。當時,王占春在臨河市磷肥廠上班,妻子在家操持家務,一家人的生活雖不富裕但也和樂。好景不長,因為磷肥廠改制,王占春下崗了,夫妻倆開始為生計發(fā)愁,這時房東的一句話點醒了趙蘭星,“你攤的米涼粉那么好吃,為甚不能出去賣米涼粉了?”
說干就干,趙蘭星負責在家做,王占春負責出去售賣?!耙婚_始做得少,我還有點不好意思,也沒干過這些營生,抹不開面子,就在家附近轉(zhuǎn)地賣。正好我們租住的那片有個地毯廠,女工多,我就在那兒賣?!蹦莻€年代遠沒有現(xiàn)在這么多種類的吃食,米涼粉也算稀罕,加上趙蘭星攤的米涼粉薄厚均勻、味道正宗,很快就在女工中傳開。買的人越來越多,夫妻倆也越來越辛苦?!爱敃r沒有冰箱,東西都放不住,只能當天早起現(xiàn)做。于是,凌晨起床切菜、熗油、淘米、熬煮、攪拌、攤粉就成了每天的規(guī)定動作,這一干就是40多年?!蓖跽即赫f。
寒來暑往,走街串巷的售賣變成了市場固定攤位又變成了獨立的門店,唯一不變的是夫妻倆一直秉持誠信的經(jīng)營理念?!耙郧百I東西不方便,我們用的蒿籽都是自己去磴口沙窩里打的,攤涼粉用的篦子都是自己種的高桿高粱縫的?,F(xiàn)在買東西方便了,我們也一直堅持糜子、蒿籽等正宗原料,酸鹽湯、蔥花油這些也都是自己制作的。”
如今,王占春和趙蘭星都已年過古稀,外甥女趙巧接過了“接力棒”。在傳承的基礎上,趙巧也根據(jù)現(xiàn)在年輕人的口味對調(diào)味料做了調(diào)整:“老輩人喜歡酸鹽湯的,現(xiàn)在年輕人喜歡味道更復合的?!北M管還在試營業(yè),但門店的顧客絡繹不絕,90%都是老顧客,一天的銷量有四五百份。
“現(xiàn)在有很多烏海、鄂爾多斯來的顧客,專程過來吃我們的米涼粉,還有顧客把米涼粉帶到三亞、深圳這些地方。我們會一如既往堅持原料正宗,純手工制作,讓更多人品嘗到這份純正的河套米涼粉?!壁w巧說。